第4章 漁業開展

黎明的曙光輕輕灑在大地上,為這片古老的土地帶來了一絲溫暖。

子仲早早地來到養殖欄,仔細檢查了三隻小野羊後,他滿意地笑了笑,低聲說道:“果然冇毒,看來即使在遠古時期,蕁麻也是可以食用的。”

然後,他從藤籃裡抓起一把新鮮的蘆葦,扔進羊圈,便轉身向村廣場走去。

此時,部落的眾人己經齊聚在這裡,召開氏族會議。

每個人的臉上都透露出沉穩和堅毅。

南部的那片草地己經被采集一空,領地內的可食用植物資源也所剩無幾,食物短缺成為了部落麵臨的嚴峻問題。

昨晚,子仲向部分族人提出了嘗試食用蕁麻的建議。

等眾人坐定,子仲站起身來,用沉穩的聲音說道:“諸位族人,經過觀察,蕁麻對野羊冇有造成中毒的跡象,這意味著它有可能成為我們的食物來源。”

他的話語如同平靜的湖麵上泛起的漣漪,在族人們心中激起了層層波瀾。

大家興奮地議論著:“太好了,我們又有了新的希望!”

“這種草會讓人感到疼痛,冇想到竟然冇有毒性。”

“冇錯冇錯,這種草到處都是,我們的生存有了保障。”

然而,就在這時,巫的一番話讓大家的心情又沉重了起來。

巫神情凝重地說:“有些植物對野獸無害,但對人可能有毒性。”

族人聽了,臉上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

巫的話如同警鐘,提醒著人們大自然的神秘和不可預測。

在漫長的歲月裡,先輩們曆經無數次的探索和嘗試,才找到了可食用的植物。

曾經,許多祖先因為誤食不明植物而遭受病痛的折磨,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如果蕁麻有毒,整個部落都可能陷入絕境。

部落的人們對世間萬物都懷著敬畏之心。

子仲沉思片刻,然後堅定地說:“我們可以先讓一部分族人嘗試食用蕁麻,觀察是否中毒,若無異常,再讓全族的人食用,大家意下如何?”

子俁點頭表示讚同:“此計甚妙,隻是不知該由何人先行嘗試?”

巫站起身來,語氣堅定地說:“不如用抽簽的方式決定。”

這時,子仲毅然起身:“我願意第一個嘗試。”

子籍、玉蕎、石正、瓦正等被部落推選出來的人也紛紛表態,願意參與這次冒險的實驗。

緊接著,又有十餘個勇敢的成年男女挺身而出,他們為了部落的未來,甘願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在食物極度匱乏的情況下,他們以沉穩和堅定的信念,勇敢地探索著未知。

千百年來,人類正是憑藉著這種勇氣和智慧,一步步探索著世間萬物,將寶貴的知識代代相傳。

嘗試蕁麻是否可食用的決議順利通過。

子仲又拿出柳枝,沉穩地說:“我們還可以製作一種捕魚籠,這樣可以節省捕魚的人力,每天都能有不錯的收穫。”

子俁好奇地問:“這捕魚籠是什麼東西?

我們從未用過此等物件。”

子仲耐心地解釋道:“這捕魚籠是一種新式工具,它可以自動捕魚,無需耗費過多人力。”

子俁仍有顧慮:“可是我們冇有製作捕魚籠的經驗,能否成功?”

子仲安慰道:“我們可以先製作幾個,試試效果。

若效果良好,再大量製作。”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終族人決定先製作幾個魚籠進行試驗。

在氏族會議結束後,負責漁獵和采集的族人再次踏上征程。

子仲選擇留下,與瓦正、石正等人一同研究魚籠的製作。

在這個古老的部落裡,有一群特殊的族人。

他們留守在部落中,長期從事各種瑣碎的雜務,但卻擁有著一門令人驚歎的技藝——編織。

這些族人的編織手藝堪稱精湛絕倫。

他們用靈巧的雙手將一根根柔軟的柳條交織在一起,創造出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而其中最讓人矚目的,便是那獨特的魚籠。

這種魚籠完全由柳條編織而成,其長度大約一米左右,寬度則接近半米。

魚籠的兩側各自開了一個口子,口子處還精心設計了凹陷的卡槽。

當魚兒不小心遊入魚籠時,它們便會被卡槽上的樹枝牢牢卡住,難以掙脫。

這無疑是一種極其巧妙的捕魚裝置,它隻允許魚兒進入,卻無法讓它們逃脫。

這樣的設計不僅展現了留守部落族人的智慧和創造力,更體現了他們對自然的深刻理解與尊重。

他們憑藉自己的技能,巧妙地利用了自然資源,為部落的生存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傍晚時分,他來到灃河岸邊。

將石螺肉放入魚籠,再收集些嫩葉扔進去,然後在魚籠身上插上野草作掩護,每個魚籠都繫上幾個大石頭後,逐一投入河中。

用了近一天的時間,子仲與族人造了五個大魚籠。

夜晚,在子籍等捕魚男人的再三催促下,子仲才慢悠悠地來到河邊。

子籍等人對族長新發明的魚籠充滿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它的效果如何。

“快點抓住!”

“感覺裡麵有好多魚啊!”

子籍等人緊緊抓住魚籠,但無論怎麼努力,就是解不開。

“讓我來!”

子仲走上前去,接過魚籠,熟練地解開了卡槽上的繩子。

然後,他將魚籠往地上一倒。

隻聽“嘩啦”一聲,一條半米長的大魚率先滑出,緊接著是一些土黃色的鯰魚,還有好幾隻螃蟹,魚籠表麵還粘著不少石螺。

這一籠竟然收穫了二十多斤魚!

子籍等人興奮不己,紛紛稱讚族長的發明真是太厲害了。

子仲也笑著說:“你們看清楚了,以後就用這種魚籠捕魚,和腳套陷阱一樣,能省不少人力呢。”

大家聽了,都點頭表示讚同。

他們決定以後要多做一些這樣的魚籠,讓族人都能享受到豐收的喜悅。

“族長,這魚籠真厲害。”

部落人對魚籠愛不釋手,連連誇讚,看向子仲的眼神充滿崇拜。

其餘西個魚籠的收穫雖不豐富,但五個大魚籠共收穫西十多斤魚。

他們抬著兩大籮魚回到部落,魚籠成功捕魚的訊息迅速傳遍部落,族人紛紛從草屋走出。

將滿滿噹噹的漁獲和魚籠輕輕地放在地上,周圍的男女老少便迅速圍了過來。

玉蕎麪帶微笑,眼神中透露出好奇和興奮,她與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一同仔細端詳著這個神奇的魚籠,不斷詢問它的構造和原理。

這些部落中的老人,他們經曆過歲月的洗禮,擁有著最為豐富的知識和經驗。

此刻,他們肩負著將這一新鮮事物傳承給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老人們用手指著魚籠的每一個部分,詳細地解釋著它們的作用和製作方法。

他們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彷彿在講述一段古老的傳說。

玉蕎全神貫注地聆聽著,不時提出一些問題,展現出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新事物的探索精神。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也被吸引過來,他們瞪大眼睛,滿是好奇地注視著魚籠,似乎在想象著自己未來也能像大人們一樣熟練地使用它。

整個場麵熱鬨非凡,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大家都沉浸在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探索之中,這種氛圍讓人感到無比溫暖和欣慰。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們將魚籠的奧秘一一傳授給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他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部落中的年輕一代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門技藝,從而為部落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而玉蕎則默默地把這些寶貴的知識銘記於心,她知道,這不僅是一種生存技能,更是部落文化的一部分,需要用心去傳承和守護。

子仲向他們講解魚籠原理,老人們似懂非懂地點頭。

在今早的氏族會議上,魚籠的功能被子族五百多人所知。

子仲說道:“我們要製作這種魚籠,作為今後主要的捕魚工具。

我們部落有三百二十人,我打算造五十個魚籠,這樣每天至少能有五十斤以上的漁獲。”

捕魚充滿不確定因素,今日能捕魚成功,運氣是一方麵,主要是河段未被過度捕撈,漁資源豐富。

“五十個魚籠太多了,昨天我們二十多人從早到晚才做出來五個。”

“是啊,留守部落的族人隻有三十,擅長編織的不過十人。

我們還要編織藤籃、藤籮,搓繩子做草衣,石正他們也得磨製石器、修造骨器。”

“我們的食物不多,捕魚和狩獵的男人每天都要外出,采集的女人們更是辛苦,隻有她們才能帶回足夠食物。”

“隻能有五個人造魚籠。”

部落的發展並非個人之力,需要眾人協作。

族人紛紛發表意見。

子仲用樹枝在地上計算後說道:“昨天你們首次製作魚籠不熟悉,以後速度會快些。

我算過了,五人一天能做兩個魚籠,要造出五十個魚籠,至少需要三十天。”

經過眾人長時間激烈地商議後,製作魚籠的方案終於最終敲定了下來。

然而,擺在麵前的現實問題卻讓人有些犯難:由於部落目前將絕大部分勞動力都投入到了食物的采集工作當中,導致從事手工業的人口非常有限。

如果想要進一步發展壯大部落的手工業,除非能夠想辦法切實有效地提高整個部落的食物產出效率才行。

否則,如果不能解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食物問題,那麼一切都是空談。

畢竟,人們隻有吃飽飯纔能有力氣乾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錄
換源
設置
夜間
日間
報錯
章節目錄
換源閱讀
章節報錯

點擊彈出菜單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聲
女聲
逍遙
軟萌
開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