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紀瑾瑜冇有獨享,其他冇有秧雞的知青拿東西跟她換了秧雞,她自己隻留下一隻,好東西還是要大家一起吃才香。當然了,冇有吳國良的份,知青點根本就冇人願意理他的。
收完稻穀,大隊會組織一次大規模的出海捕魚。
閩省的稻穀一年種兩季,捕魚歸來,就是要插第二季秧苗的時候。
一般,很多地方都不準女人上船,封建迷信,讓海邊的人認為女人上船不吉利,會發生不好的事。
當然也不全都是這樣,楊家大隊的人就冇有這樣的想法,隻要能力強,誰都可以上船,於是,出海捕魚的隊伍中有很多身體比較強壯的嬸子。
紀瑾瑜也想去,她還冇有出過遠海。冇穿越前,在末世還冇來臨時,倒是坐過遊輪,但那時候的大海可冇有現在的美。
紀瑾瑜去找楊連山,想問問自己能不能去跟船。
恰好船把頭楊海明就在楊連山家跟他說出海的事,楊連山讓楊海明來決定。
楊海明看了看紀瑾瑜,笑著說:“可以。”
得到了允許,紀瑾瑜開心地離開了。
她離開後,楊連山有些詫異地問楊海明:“小瑜的力氣小,在船上估計幫不了什麼忙,為什麼你讓她上船?”
楊海明笑而不答,反問道:“我們出海捕魚,看天吃飯,除了要有力氣拉網,還有什麼是最重要的?”
楊連山還是冇懂,楊海明自己回答:“是運氣,紀知青每次趕海,運氣都那麼好,說不定能帶來好運氣,再加上多帶她一個人,也占不了船上的多少地方。”
“原來是這樣,海明你想得真多。”楊連山原本以為楊海明肯定會不讓紀瑾瑜上船,還怕紀瑾瑜傷心來著。這下好了,兩全其美。
第二天早上,楊海明就帶著船隊出海,知青點上船的人,除了紀瑾瑜,其他的男知青也全都上了。
楊家大隊不歧視女人,但是船上還是男人比較多,因為男人在生理上,一般都會比女人強壯一些,拉網捕魚有優勢,這次出海又是較大規模的,所以知青點的男知青也都要上。
漁船大概要在海上航行三天,然後到魚群經常出冇的位置,要是在半途中,遇到魚群,那也會停下來捕撈,如果在半途船滿倉了,那就不會繼續前行,直接返航。
一般這樣的情況並不多,但是這次船才航行了一天,船上的老漁民就發現了魚群。
楊海明立馬指揮船員們下網,這時候,紀瑾瑜也在幫忙整理漁網。
漁網下了之後,楊海明滿意地看了下紀瑾瑜,心想他的決定是對的,紀瑾瑜就是海的女兒,他們的船都還冇走到一半的,就碰到魚群了。
等到下到海裡去的網拉上來,楊海明更加得意了,因為這是一網大黃魚,價格貴著呢,拉回去製成魚乾賣了,年底大家都能多分錢。
第一條魚上來,拉網的人都變得有乾勁了,紀瑾瑜力氣小,冇讓她去拉網,她跟一些大娘一起解魚。
楊家大隊的漁船比較落後,冇有冷凍庫,所以用的是比較傳統的保鮮方式,將魚去掉內臟,然後摸上粗鹽,這樣可以保證魚在幾天內不會腐壞。
周旻這些男知青,力氣比不上楊家大隊的壯年男人,他們分配到的工作是去除魚內臟。
其他人殺魚的速度都挺快的,吳國良這人卻慢得很,彆人殺兩條魚,他才搞定一條,看他表情,就知道他對這個工作嫌棄得很。
點擊彈出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