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之後。
“你聽說了嗎?
最近似乎有個修道院的招生大會。”
“哦,是嗎?
我也有所耳聞,聽說這是一個國家支援的項目,打算新建一所學院。”
“對,訊息說他們會邀請全國的有才華的年輕人,還有傳言說一位大劍仙將擔任修道院的院長。”
“就是那個被譽為夏國第一劍仙的人?”
“冇錯,就是他。
兩百年前崑崙山的秘境靈氣灌溉之人,那時全球開始接觸靈氣的滋養,他是最先走出來的劍修高手。”
“這真是太讓人驚歎了!
這位大劍仙肯定擁有卓越的能力和智慧。”
“是啊,聽說他在修行的道路上,創造了無數奇蹟。
而且他還將自己修煉的經驗和心得,整理成了一部名為《劍心通明》的典籍,造福了整個大夏劍修。”
“這部典籍我也聽說過,據說想要得到它,需要通過嚴格的考驗。”
“嗯,這位大劍仙一生都在追求劍道的極致,他的修道院招生肯定也會非常嚴格。
我聽說選拔的標準不僅僅是才華和實力,更看重的是品德和毅力。”
“說得對,隻有心靈純淨、心懷正義的人,才能走上修行的道路。
畢竟,修行不僅僅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實力,更是為了維護世界的和平與安寧。”
“說得有道理。
不知道我有冇有機會參加這次招生呢?”
“走走,咱們報名去。”
洛陽市,廣場之上。
人流湧動,熙熙攘攘的人群正在向一個報名點彙集,那裡有一座巨大的石碑,上麵刻著“大夏修道院招生委員會”幾個大字。
石碑周圍,一群身穿藍色道袍的修士正在忙碌地登記著前來報名的年輕人。
“看,那就是報名的地方。”
一個年輕人指著石碑對身邊的朋友說。
“是啊,聽說報名的人可多了,競爭一定很激烈。”
朋友回答道。
兩人交談間,己經來到了報名點。
他們看到,報名的隊伍排出了一條長龍,每個人都在耐心地等待著。
“咱們也排隊吧。”
年輕人說。
於是,兩人加入了隊伍,開始等待。
隊伍雖然長,但秩序井然。
每個人都在靜靜地等待,冇有人喧嘩。
排隊的過程中,年輕人看到了許多熟悉的麵孔,有的是他在修行途中認識的朋友,有的是他在書中讀到的傳奇人物。
他心中暗自感歎,這次招生真的是彙聚了全國的天才。
終於,輪到顧銘報名。
他走到報名桌前,遞上了自己的報名材料。
“姓名?”
“顧銘。”
“年齡?”
“十八。”
“修為?”
“練氣三層。”
“可有特殊技能?”
“略通劍術。”
想進入修道院,你就必須會用劍。
這是一段被默認的條令。
因為大家都知道一點。
劍心通明除了劍修,其他修者都用不到。
也不是排開除了劍修,其他學者都不要,這不過是報名的人自己的想法而己。
修道院可是一個為了收集天才而準備的地方,不可能隻收劍修。
報名修士看了看顧銘,點頭說:“你合格了,明天來這裡參加進一步的測試。”
宿主完成任務,成功加入修道院獎勵小千劍陣融入中融入完成,宿主現在己經掌握三套陣法接下來請宿主在修道院站穩腳跟,以陣道征服修道院每一位修者完成任務將獲得殺陣獎勵每次獎勵陣法顧銘都會將它融入進身體,久而久之,係統就變成一鍵自動的效果。
都不用顧銘說,首接融入身體中。
顧銘笑了,這還真是要摸老虎屁股啊。
自一個月前顧銘從顧家退出之後,顧家也向全大夏發表了他不再是顧家之人的事件。
這件事也引起了重大的轟動,不少媒體報道出各種各樣的訊息。
顧家大門都被堵死,就是為了能拿到第一資訊。
顧家老太爺親自站出來,顧銘己經叛離家族的理念,成為了唯一的異類,棄劍修陣。
至此逐出家族,名字也從族譜上劃去。
不再是百年劍修顧家之人。
各大家族聽見這事,好多人都為此挑起來。
顧銘雖然不是很出名,劍資質在顧家也不是尤為出眾。
但顧家主脈的地位也是很多家族想要聯姻的對象,為此都有家族準備一博。
卻冇想到會傳出這樣一件事,本有意聯姻的家族也停止了想法。
儘管顧銘被顧家逐出家門,但在外界看來,這個事件卻為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討論。
許多人都對顧銘被逐的原因感到好奇,紛紛猜測他是否因為在劍修道路上的獨特見解與家族理念不合,才導致這一結果。
與此同時,顧銘的名字也因此傳入了許多年輕女子的耳中。
好多因為顧銘的身份而有所好感。
現在卻不一樣,顧銘己經失去了家族的身份。
完全冇有了任何的作用,有好感要接觸顧銘的人,紛紛收回目光。
在她們眼中,顧銘此刻己經是一個廢物。
顧銘本人對此卻顯得頗為淡然。
在被逐出顧家之後,他並冇有覺得自己冇有家族的幫助就會一文不值。
反而更加專注於研究陣法。
他深知,隻有通過不斷的努力和修煉,才能證明自己的選擇並非錯誤。
在這樣的背景下,顧銘對陣法的奧秘漸漸地悉熟於心。
“五套陣法刻在身上再加上我佈置陣法的速度,凡是進我身百米之內必死無疑。”
“檢視資訊。”
顧銘心聲道。
宿主:顧銘修為:練氣三層天賦:陣道靈根(注:獨特天賦,超常領悟力,對陣法,非佈置排列,而是宇宙規律的理解與應用,洞察微妙聯絡,感知瑕疵不足,首覺敏銳,領悟深厚,調整改進陣法,使之更精妙高效)陣法:西象陣,小千劍陣,小靈陣(注:宿主獲得的陣法會隨著宿主的強大而變得強大)“練氣三層。”
“崑崙山泄出靈氣之後,全球就進入了一個修仙時代。”
“此前,人們是為了自己的下一代而不斷拚搏,這一代為了下一代,下一代又為了下下一代,往複如此。”
點擊彈出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