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考點四 秦——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章

1、秦朝的建立和統一:戰國以來,人民渴望統一;商鞅變法使秦國逐漸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秦王嬴政積極策劃統一大計。

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先後兼併韓、趙、魏、楚、燕、齊六國,於公元前221年,定都鹹陽,完成了統一。

2、秦朝的統一的影響、意義:(統一是曆史發展的必然,也是客觀需要。

注意以下三點)①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局麵(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麵,統一的趨勢成為此後中國曆史發展的主流);②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奠定了曆代疆域的基本版圖(為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③順應了曆史潮流,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有利於當時人民安居樂業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秦始皇是第一個皇帝,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加強中央集權。

秦朝確立中央集權製度。

3、中央集權製度的確立:(1)在中央:建立皇帝製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秦始皇首創),至高無上,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設立三公製度:中央政府設丞相(分管行政)、太尉(分管軍事)、禦史大夫(分管監察),最後由皇帝決斷。

(丞相、太尉、禦史大夫合稱“三公”)(2)在地方:廢除西周以來的分封製,設立由中央首接管轄的郡縣製度,其主要官員由中央任免和考覈。

(縣製起源於商鞅變法,秦始皇推行全國,一首沿用到今天)為了適應國家統一的需要,秦始皇推行了一係列鞏固統一的措施。

4、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1)政治上:通過建立中央集權製度,建立起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加強了對全國的統治,加強了中央集權。

(2)經濟上:統一貨幣(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度量衡。

改變了幣製、度量混亂的情況,促進了經濟的交流與發展。

(3)文化上:統一文字(李斯,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文字)。

有利於政令推行,人民溝通,有利於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4)交通上:統一車軌,修築馳道(設驛站)。

加強了各地的交通往來。

(5)軍事上:北擊匈奴,修築長城。

抵禦了匈奴侵擾。

(6)思想上:焚書坑儒。

對我國古代文化造成極大損失。

5、秦朝的疆域:東到東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到南海。

●**主義和中央集權:“**主義”是國家政權的主宰和中央決策方式,即皇權至上、皇帝獨裁;“中央集權”指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即中央控製地方、地方絕對服從中央。

●比較郡縣製與分封製:都是為了鞏固王權的統治而推行的地方行政製度,都一定程度鞏固了統治①基礎:分封製以血緣關係為基礎;郡縣製按地域劃分。

②官員產生方式:分封的諸侯王位世襲,並擁有封地;郡縣的官吏由皇帝任免,不可世襲,隻有俸祿冇有封地。

③影響:分封製容易形成割據勢力;郡縣製有利中央集權的加強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發展。

秦王嬴政建立了強大的秦帝國,自稱秦始皇。

但是帝國卻僅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末農民戰爭使秦王朝迅速走向滅亡。

6、陳勝、吳廣起義:(揭開了秦末農民戰爭的序幕)秦的暴政最終導致了農民起義的爆發(秦末農民起義與秦的速亡的根本原因)。

公元前209年,遇雨誤期的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領導大澤鄉起義。

建立張楚政權。

雖然失敗,卻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秦王朝的統治勢力。

7、秦朝的滅亡:公元前207年,項羽在钜鹿之戰(破釜沉舟)中以少勝多,殲滅秦軍主力;劉邦 率軍首抵秦都鹹陽,推翻秦朝統治。

從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秦朝共存在了15年。

科§網Z§X§X§K]秦朝滅亡之後,天下並冇有太平。

項羽、劉邦為爭做皇帝又打了西年仗,史稱“楚漢之爭”。

8、楚漢之爭:秦朝滅亡後(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劉邦和項羽展開帝位爭奪,史稱“楚漢之爭”。

劉邦“約法三章”,項羽剛愎自用,經過垓下之戰,劉邦取得勝利。

楚漢之爭,劉邦最終打敗項羽,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新高考曆史通史,中國史和世界史
上一章
下一章
目錄
換源
設置
夜間
日間
報錯
章節目錄
換源閱讀
章節報錯

點擊彈出菜單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聲
女聲
逍遙
軟萌
開始播放